今天閒來無事在家忽然想吃咖哩,可是素食店家星期天多半沒有營業,雖然有少數店家堅持有營業但不一定能滿足我的需求。
於是!!我就下廚自己煮了!這次是拿某次在架上看到後購買,遲遲沒有煮下去的材料~工研咖哩!
今天閒來無事在家忽然想吃咖哩,可是素食店家星期天多半沒有營業,雖然有少數店家堅持有營業但不一定能滿足我的需求。
於是!!我就下廚自己煮了!這次是拿某次在架上看到後購買,遲遲沒有煮下去的材料~工研咖哩!
方才看了下臉書,發現有人在對湯種與牛奶口味做比較。
這邊在於有製作過經驗的我來說,吐司方面如果沒有侷限於那兩種工法和口味的話,應該要以牛奶吐司與一般吐司做比較才對吧?牛奶就能干涉口味了,這與加入起司再討論誰比較好吃是一樣的問題。當然加起司的可能會比只加牛奶的硬或黏口。
因此在那些討論牛奶還是湯種的話題上,我想最多只能比軟硬和手撕時候的手感、外觀蓬鬆度和剖面的空洞粗細程度,那些都會影響口感軟硬,至於口味則是後話了!
今天坐在客廳的時候,偶然聽到歐美國家有世界能源危機的問題……還在義大利麵的議題上有所爭執…
我想我在這裡小小貢獻一下好了!根據我個人的煮食經驗,我是比較建議那種麵在烹煮之前泡水至少六小時以上,會比較容易煮到變軟。不過,現行的義大利麵不管是螺旋、貝殼、直條還是蝴蝶型的蕎麥麵體,大部分的人們都是直接丟進水裡面煮,我也曾經這樣過,在煮的時候確實也有曾糾結到底是要生水直接煮還是熱水才下鍋煮,甚至已經把水變成熱高湯才放進去煮的方式都有,但是這三種都讓我覺得時間比日常煮頓便餐還長好久!那時候的我,沒有其他人教導如何煮義大利麵,自然不會有想要泡它們的想法或慾望,我之所以會定六小時,是根據我之前泡米後直接隔水加熱式的煮熟方式使用的時間做設定,如果有因為各個工廠出的麵質不同而有煮軟時間的差別,請各自調整適當的泡水時間,避免過軟導致煮食時賣相變差。
如果覺得直接泡水無法讓麵軟化,可以選擇加熱到滾以後放涼三小時後再看麵身吸水的情況,之後放冷了再煮到滾依據每個廠家出的麵形狀和品質不同,吸水所需要的時間和程度也就不太一樣,這是比較需要注意的部分。
這是一道能夠輕鬆做的料理,沙拉醬在目前這個時代很容易在市面上買到,一般的便利商店或大賣場都有販售蛋素的,也就不自己打製了!唯一比較有難度的是在煮水煮蛋的過程,如果要精算時間去做到特定程度的溏心狀態,又要能讓殼可以輕鬆剝除不帶肉,很需要技術知識才能做到,我呢,就不糾結在那上面了!也就煮了個全熟蛋來碎。